岭南师范学院“曦望”突击队(通讯员:杨紫莹) 三下乡活动的第四天在学生们的欢笑中又拉开了序幕。睡意朦胧中,我依稀可以听见孩子们的欢笑声,不禁感慨:他们起得真早!逼自己爬起来洗漱完,我就手持扫帚,打扫简朴而充满生机的校园。这一幕,仿佛时光倒流,让我想起了自己那段简单的小学生活。尤为难忘的是,当我开始清扫校园时,一群学生自发地围拢过来,他们的热情如同初升的太阳,温暖而耀眼,主动请缨帮忙,那一刻,我深刻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言语的传递与共鸣。 “教育的本质,在于心灵的触碰与传承”。这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它在我与学生们共同扫地的那一刻得到了最质朴的诠释。教育,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情感的交流、价值观的传递和责任的接力。在清晨中的这一微小举动,我看到了学生们对劳动的尊重,对集体的热爱,以及对长辈的敬爱,这些都是教育最宝贵的成果。 劳动,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,更是培养责任感、团队协作和独立人格的重要途径。在扫地的过程中,我与学生们并肩作战,每一扫帚的挥动,都是对这片土地最真挚的呵护。学生们的积极参与,让我看到了他们对劳动的认同与尊重,这种认同感促使我们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,心灵得以沟通。劳动,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语言,搭建起了一座理解与尊重的桥梁。 学生们的热情,如同山间清泉,清澈而充满活力。这种热情,是对生活的热爱,对未来的憧憬,更是对知识的渴望。它提醒我,作为教育者,应当珍惜并呵护这份热情,用我们的智慧和爱心,去点燃更多希望的火种,让它们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,绽放出璀璨的光芒。 从前的校园生活,是一段值得珍藏的记忆,它承载了我们的青春与梦想,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蜕变。而今,当我看到学生们在我身旁忙碌的身影,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。这种传承,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精神与文化的延续。它告诉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始终如一——那就是培养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每个人都是传承者,也是受益者。 “教育的本质,在于心灵的触碰与传承”。在三下乡的第四天,一次简单的扫地活动,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。劳动,搭建了心灵的桥梁;热情,点燃了希望的火种;传承,绘就了教育最美的风景线。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继续秉持这份信念,用心去感受教育的温度,用爱去浇灌学生的心田,让教育之花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绚丽绽放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