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活在当下 于 2018-6-1 00:19 编辑
近几天刷屏的新闻:5月27日安徽省六安市部分教师利用休息日在市政府门口聚集,要求发放他们认为应该发放的“一次性奖励”。 视频上警察强行对其围攻、驱赶,甚至将部分人铐上手铐带走。视频传遍互联网。 政府认为自己很委屈:在5月29日的通报中说:因为所辖的“金安区和裕安区没有出台一次性奖励政策,区直机关及区属事业单位均未发放。” 但也许是行政体制的bug,事前未能成功向教师解释清楚。教师到市政府集访后,政府又出动警力“带离”相关人员。 警方粗暴执法的视频广为扩散后,可能出于权力的傲慢,市政府又保持沉默两整天。一直到29日下午近五点,六安市政府才发布通报,对“少数公安民警执法方式简单粗暴表示诚恳道歉”。 决策者一步步走向被动,”事情搞大了“。 六安事件,正是真实、深刻折射了十九大报告所言的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所在: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。基层治理现代化确实任重道远。基层政府可能也确有自己的苦衷。 而六安市党政一把手均毕业或工作于师范院校,教师生涯都是他们职场的第一站。 市委书记1984年本科毕业于安徽省最好的教师摇篮、师范类最高学府——安徽师范大学,后又留校工作14年,担任教务处领导和党委办公室主任等。 加上自己的学生岁月,他与教师打交道,约有28年。 与市委书记一样,市长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教书育人:1986年本科毕业后,任滁州师专教师和系总支书记长达十年。 教师,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份工作,教育,是他们仕途的弹跳板。 他们从教育行业中走出,理应对教师怀同理之心,更能体会教师的甘苦,更了解这个行业存在的问题,也更易找到教师们容易接受的工作方式和解决之道。 我自己也认识一些教师改行的官员,总体而言,由教师改行的官员,平均素质是高于官员的整体素质的。 之前常听人议论:“这个官员不错,通情达理又有水平,原来是教师改行的!”这几乎就是对一个官员最高的褒奖了。 怎么有的人换了个身份,就不一样了呢?
来源:北京时间 京燕网
|